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

再訪老人院

自許多年以前多次陪同大學好友到老人院探望她外婆後,我深深發現那裏是一個讓人失去尊嚴的地方。

為了防止入住長者走失,老人院大多設有一扇又一扇深鎖的大門,出入均需要密碼或護理員許可。甫進入便能看見零丁長者坐在左右無人的空凳上,臉上無甚表情,眼神渙散,呼吸沉重,時間彷彿一下子靜止了似的。現實中的老人院沒有廿四小時的載歌載舞,也沒有聽之不盡的温馨叮嚀;老人院的光線昏暗,或許是由於長者雙眼畏光,然而暗啞的環境讓這個地方更添淒涼之感。老人院裏的長者並不像電視劇裏中氣十足地針鋒相對的耆英,更不要說吵架了;他們極其安靜,因為每口呼吸都經已花盡力氣,餘下的時間只能像一頭疲倦蒼老的獸待在原地不停喘息。長者裏面有的甚至需要在鼻腔插上呼吸器,而且行動不便、雙手無力,三餐需要看護餵食,幾乎只剩一息尚存。

老人院其實就是一個長者集中營,儘管人們替它改了個温暖的名字——護老院,聽說是讓長者得到全面護理的地方。長者住在這個地方能否安心,相信曾經參與老人院探訪的同學都心中有數。因為老人院而放下心頭大石的,應該只有入住長者的子女,這個地方能使他們鬆一口氣,繼續為生活奮鬥,對抗可怕的樓價房租。我並沒有責怪家屬的意思,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各人自有各人的難處。維持生活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,曾經年輕的長者怎會沒有嘗過?於是,為了不成為兒女包袱,他們都甘願讓自己留在老人院度過晚年。只是,每次踏進老人院,我的心情都無法不沉重,儘管面前垂頭喪氣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並不是我的親人。

事實上,也不是每位入住長者都失去笑臉。在學校舉辦的幾次老人探訪活動中,我都看見部分長者展露笑容,只是那道笑容比其他目無表情的臉孔更讓我不忍。學生設計的活動不外乎唱歌和遊戲,在場總有幾位精神而和善的長者捧場,他們尚能感受同學的誠意,隨着歌曲節奏拍手,甚或唱和;在短短一首〈上海灘〉的時間裏,大家之間的關係微妙地升温。我總被這樣的情境所感動,因此離開時看見長者一直招手、頻頻回頭張望,剛寬下的心又揪了一下。








今年再次帶隊前往老人院探訪長者,我仍然無法認同這個侷促的地方。為了將來不要把父母送去老人院,我要努力工作,讓父母晚年能得應有的照顧;在點算學生人數,準備離開時,我心裏默念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