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

再見《煙花》

半年後再看《煙花》,這次多了好些人兒的陪伴,有她們。《煙花》算不上是藝術電影,不過岩井緩慢的節奏、抽象詩意的鏡頭,還是不免讓我擔心,她們會不會沉沉睡去。

謝天謝地並沒有。

過程中她們有不明白的地方,覺得主角之間的感情非常奇怪,認為男孩間的打賭非常傻氣;有的她似乎感受到岩井鏡下小男孩和女孩之間微妙的友誼;有的她也合乎我預期,思想成熟得能夠一語道出煙花和青春(童年)的關係;有的她或許還沒來得及深思,便一頭栽進那場美麗的煙花裏;有的她把做閱讀理解那套邏輯思維用在理解電影內容上,結果摸不着電影裏的線索,意興闌珊地看着屏幕發呆,使勁揮動手上的彩色筆。

電影欣賞對我而言從來不比解讀文學輕鬆,前者要對畫面作出即時思考,因為每個場景、每句對白、每件道具,都埋下了導演的暗示;後者則需要解構文字、人物、情節,從而感受作者隱晦的情感。欣賞的過程需要腦筋運轉,分析、推敲再引證,一場電影下來得花不少腦筋呢!正是因為花了精力思考,花了心思感受,體會才得以深刻。電影和書本談論的是別人的人生,凡人如我未必能夠活在五光十色之中,透過它們可以讓我旁觀不一樣的人生,豐盛視野和經驗,積累生命的厚度,為此而付出時間和腦力,一點也不傻。

話說回來,那天回答她們提問時我一時嘴快,未及深思,其實電影裏女孩那夜在泳池畔回頭和男孩說下學期見的那句話,並不是謊言,而是不會成真的希望罷了。



「下學期見。」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