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

向英國人學習

在結果揭曉後才談論英國去留似乎脫不了「抽水」的嫌疑,但我還是希望藉此表達對英國人的敬重。

歐洲聯盟是個多複雜的體系大家應該不難想像,英國從1973年宣佈加入「歐洲共同體」(直至1993年才正名為「歐洲聯盟」)到今天,總共與歐洲諸國相敬如賓了四十四年,談得上是老夫老妻了。然而最終還是面臨分手,未能同偕共老,也許是因為家用愈見稀薄,也許與聯盟近十多年來不斷向弱國招手,讓英國喪失安全感有關。

我是支持脫歐的,雖然公投前我一直認為結果多半是留歐,因為改變從來不是人類擅長的動作。當新聞宣佈脫歐一方勝出,我眼前一亮,也舒了一口氣,心中充滿敬意。英國脫勾對本土甚至全球經濟帶來的破壞力不容忽視,這點讓我更加敬佩那51.89%的英國人,能夠不為聯盟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所動搖,以生活素質先行。雖然說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」,經濟好壞必會影響生活素質,但人生安危和國民素質不才是國之根本嗎?聽說支持脫歐的是上了年紀的英國人,這只能證明老一輩的目光比黃毛小子要遠大得多。

脫歐一事上我沒有從經濟層面考慮太多,反正大圍環境已經每況愈下,眼前的突變未嘗不是一個轉機。英國的離開,帶給我的是另一種啟發:當人無法再從對方身上找到希望,或者無力讓彼此活得更好,甚至眼看大家互相拖累沈淪,那倒不如轉身離開的好。獨善其身也許聽起來自私,但至少可以停止互相蠶食;他朝或許能以完善之姿向對方伸出援手,有道是分久必合。

不過,一切言之過早。就在公投後的一星期,不少英國人又念念不忘起歐盟的好,甚至責怪起自己當初一時衝動離場。嗯,別怪他,這不就是人性麼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